2001年全球第一位太空遊客是美國千萬富翁Dennis Tito,他花費2千萬美元完成太空旅行。當時人們認為上太空不容易;20年後,美國維珍銀河公司將在2022年第四季送遊客上太空,當初早鳥預訂的旅費25萬美元,代表20年來降幅80倍(以上均見註1)。未來搭配移動進化的整合應用,當太空遊俠將不是夢,而是跟著趨勢走的節奏!
近幾年,投資市場愈來愈重視「破壞式創新商機」崛起,像是交通工具或太空移動等應用面炙手可熱;無論陸海空的移動載具,都需要搭配衛星為基礎的消費產品或服務,如衛星通訊、物聯網、娛樂媒體等,有了衛星網路服務,可以幫助車輛、飛機、船隻擁有穩定的網路訊號源,也能搶佔5G無法提供網路服務之處的藍海商機。
此外,隨著NASA重啟登月計畫,美國、中國可能開啟新的太空軍備競賽,也將帶動火箭、衛星、太空飛行軟硬體等製造產業需求成長,有助催化太空旅遊商業化;有外資券商預估,未來10年內太空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1,200億美元(以上均見註2),商機不可小覷。在未來移動投資學上,建議掌握擁有移動進行式、未來式的P.A.C.E.S - 新能源動力(Power Source)、自動駕駛(Autonomy)、車聯網(Connectivity)、電動車(Electrification)、空中及太空飛行(Space)等五大領域移動商機。(見下圖)
圖:「P.A.C.E.S」五大主題
資料來源:凱基投信。資料日期:2021/12
註1:2001年全球首位太空遊客美國千萬富翁Dennis Tito的資訊來源自Star Walk,資料日期為2021/10/28。美國維珍銀河公司將在2022年第四季送遊客上太空的資料來源為Wota Lifestyle,資料日期為2021/12/16;凱基投信整理。以上個股為舉例說明,非為基金必然之投資,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,亦無獲利保證之意圖。
註2:NASA重啟登月計畫的資料來源為NASA,資料日期為2021/11/9。未來10年內太空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1,200億美元的資料來源自Jefferies,資料日期為2021/8/31。凱基投信整理。